李光林官方网站
http://www.shengshiyishu.com/person.asp?big=45
个人简介

姓名: 李光林 地区: 辽宁省 摘要: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辽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涉外经济学院国际精典书画院课座教授。 详细
作品
李光林作品
李光林作品
李光林作品
李光林作品
李光林作品
李光林作品
艺术家评论
吸引我的是纯净的眼神

吸引我的是纯净的眼神

 


李光林:吸引我的是纯净的眼神

李光林是为数不多的作品题材始终来自西藏的人和景的油画家,多次进藏的经历让他对西藏怀有深厚的感情。站在那些大尺幅的肖像作品前,一切扰于心头的关乎私利的杂念似乎都败下阵来,映在视野里的只有画面里那双洞彻心底的明亮眼睛,纯净的目光里带着一丝羞怯,一丝好奇,一丝大有大无的聪慧。
1986年,凭着年轻的冲动,李光林第一次进西藏。那时进藏的路途非常艰苦,物质条件和准备都很糟,一架标准镜头相机、简单的穿着,就这样什么都不顾地去了西藏。尽管吃了很多苦,也曾面临过高原生存的生命危险,但西藏雄浑的风景和藏民质朴纯净的笑脸总是浮现在李光林的眼前,那里的自然和人给他的内心带来深深的触动,愉快的经历使他们在李光林的记忆里依然鲜明得抹不去一点痕迹。

从那个时候起,李光林似乎就和西藏开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记忆里,那个年代虽然因为交通不便,很多物资供给都只能依靠货运解决,物质上并不富足,但人却开心快乐得不行,拥有一份最简单纯粹的幸福。李光林说,当年的拉萨市很小,到处是平房,街道也不怎么干净,但那时人们的快乐在今天看来却都是那么的难能可贵。印象最深的是每当夜晚到来,街道便成了最快乐的场所,没有商业的嘈杂,没有现在酒吧的灯红酒绿,只是一家人在街道中间点起一堆篝火,然后自娱自乐地围在一起唱啊跳啊,梳着小辫的孩子们也都围着大人跟着唱、跟着跳,所有的人都在开怀大笑,都在尽兴舞蹈。而最让他难忘的是篝火映在孩子眼睛里的瞬间。
第二次进藏的记忆和第一次相比有了很多改变,原本混乱的街道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里有了高楼,在街道上,可以发现一些江浙人开的店铺,主要经营从内地运来的墨镜。人们的衣着开始发生变化,一些藏族青年开始穿起了流行服饰,而离市镇较近地区的寺庙里,也能看见身上携带传呼机的喇嘛。当他发现你在注意他查看传呼机时,会害羞地背转过身,走到人不多的角落继续查看,那带着些腼腆的眼神里却充满了笑意。
第三次西藏之行李光林选择了阿里和珠峰山脚下。那里的变化已经非常大了,你可以在任何一个稍大的镇子里找到内地城市市场上几乎所有的东西。人们更喜欢穿简单方便的现代服饰,对任何从城市里来的新东西都怀有很开放的接受态度。更多的外地人在西藏定居、经商,随之而来的是一切开始变得都市化、时尚化。一些都市文化的种子被带到这里发芽成长,当地人的思想和意识也都迅速地发生着改变。但在久经沧桑的老人和天真的孩子眼里,依然能找得到那种心底的纯净和明净的眼神。
那之后,李光林的进藏路线每次都各不相同。他不去那些旅游胜地,专去那些人迹罕至的偏远地区,去那些未被浮华浸染的纯净之乡,用镜头记录那里的纯净:眼神的纯净,心灵的纯净,精神的纯净。和藏民的交谈,让李光林更深地理解了那纯净眼神里所隐含的对远方繁华都市的向往、胆怯和迷茫。李光林期望着那些发人深思的目光能被留在画面中,也期望着那里的人们随着进藏交通条件的改变,在依靠旅游发展经济的同时,看重和保护那里原生态的环境和原生的文化,因为原生的自然和对自然的尊崇才是人们对西藏无限向往的原因。
文:张密

友情链接: 史教茂官方网站 盛世艺术网 人民画院 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 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网 北京大品画院 刘大为工作室 网络美术馆 中国当代美术研究院 中国书画交流中心 安徽书画交易网 新华网 中国政府网 联合早报网 中国新闻网 网址之家 163邮箱 126邮箱 雅昌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中国文化部 网站管理 人民画院 sohu 谷歌 网易 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