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阳官方网站
http://www.shengshiyishu.com/person.asp?big=782
个人简介

刘秋阳(汉石),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研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汉语教学与资源开发基地艺术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特聘教师,北京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南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 国际展览: 2013年“刘秋阳作品展和刘秋阳国画小讲堂” 在韩国首尔中国艺术中心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青年画家国际推广项目。展览地点:韩国首尔,主办:韩国首尔中国艺术中心, 后援: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中国文化部对外艺术交流中心) 2012 年 8 月在巴西圣保罗联展(地点:巴西圣保罗 主办:巴西法阿比大学、中国对 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内展览: 2014 年《为有暗香来》入选第四届全国中国画线描艺术展获优秀奖(展览地点:山东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3年《丹青千秋事》入选工·在当代——2013·第九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获优秀奖(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美术馆、中国工笔画学会) 2011年《红公主》入选2011辉煌浦东全国中国画展获优秀奖(展览地点:上海 主办: 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书画院) 2011 年《红蜻蜓》入选 2011 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展览地点:哈尔滨 主办:中国 美术家协会、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哈尔滨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11 年《西双版纳春之韵》第三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全国中国画 作品展(展览地点:湖南 主办: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美术家 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2年《菩提通神》入选八荒通神——哈尔滨中国画作品双年展(展览地点:禹舜 美术馆) 草原赞歌——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中国工笔画大展(展览地点:中国军事博物馆 ) 2015年刘秋阳花鸟画作品展(展览地点:山东蓬莱国际和平颂主会场水沐仙楼,主办单位:蓬莱市文联、美协、书协) 2014年“契禅悟道”刘秋阳作品展(展览地点:河北迁安鸿书院,主办:迁安市政府、迁安市文联) 2010年故宫建院85周年紫禁城落成590周年作品展 (展览地点:北京故宫博物院 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名人名家书画展(广东省旅游局主办 地点:广东肇庆) 情系锡林郭勒大草原—当代名家邀请展 (地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主办: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文化局) 气韵生动博宝艺术网第二届国画家联展(展览地北京。主办:博宝艺术网) 大象风范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哈尔滨市委,文联。展览地址:哈尔滨)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作品展(展览地点:北京今日美术馆 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生院、中国美术创作院) 研展 2014—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博士毕业展(主办:中央美术学院 承办:中央美术学 院研究生处 展址: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九五之尊》参加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花鸟画教学研讨会曁教师学生作品展。(主办: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展地:中央美术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建校六十周年邀请展。 “大美华夏·人道主义的呼唤”首届全国助残美术作品展(主办:文化部、文联、残 联 展览地址:中国美术馆) 详细
作品
刘秋阳作品
刘秋阳作品
刘秋阳作品
刘秋阳作品
刘秋阳作品
刘秋阳作品
艺术家资讯
相关评论文章

目      录

 

 

序:刘秋阳的花鸟艺术————张福林

一、刘秋阳花鸟画评论

笔墨尽精微·气象致广大————于光华

朴素天成去雕琢————张江舟

师法自然·道法自然————吉瑞森

刘秋阳的禅意世界————余曦忱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金智泉

心源造化·意趣真情————程序

【竹香子】赏《仲夏夜之梦》————刘铭明

生命的赞歌————耀文星

典雅澄净·空灵静逸————王京陶

绚烂至极·归乎于道————王京陶

诗心画境·质朴天真————王京陶

墨浑淋漓·妙造自然————王京陶

二、刘秋阳论文

花鸟画的创作要素浅谈

传承·创新·变革

困惑与思考

当代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初探

三、刘秋阳访谈

1、人民网采访实录————邹泺铱

2、刘秋阳访谈录————王京陶

四、当代学者、画家论刘秋阳

刘怀勇、尚奎元、门惠丰、阚桂香、杨青、蒋金岳、任伟、唐强、王国强、李春梅、陈昭、李金光、宿万盛、王根喜、刘佰玥、曹润芳、徐永斌、许戈、张铁山。

 

 

 


笔墨尽精微 气象致广大

文/于光华


刘秋阳是一位勤奋型的探索者,亦是一位具有创新意识的画家。在我任教的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花鸟系读研期间,临摹、写生及创作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同时,他又勤习书法与篆刻,对中国书画精神的把握理解和笔墨功力的积累都日渐深厚。近年来更是深得笔墨的旨趣和韵味,在绘画语言的表达方面更趋于丰富、成熟,并逐渐形成了独特且较为完整的笔墨图式符号,这一点令我甚感欣慰。
中国画艺术,是“写心”的艺术。每一件艺术作品的诞生都是作者心迹的自然流淌。若一件作品没有经过画家心灵的淘洗,没有对时代精神的感悟,以及自我精神的注入,就不能称其为艺术,充其量不过是视觉的影像而已。刘秋阳无疑是兼具了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原创型画家。他的作品处处体现着传统审美方式和民族思维方式,虽立足传统,但绝不囿于传统,反而新意迭出。其笔墨技法勾擦皴染,工写兼备,笔墨形式大胆探索,不受程式所束。其画风不奇不怪,深厚中正,细腻生动而富于深邃可读性。

孜孜以求?艺海行舟
传统中国画注重笔墨,以笔载线、以墨润彩,线、彩相得益彰,便成就了中国画的大美内涵。秋阳的作品主要由传统悟入,在谨严的造型、灵动的笔法及适性的表达中,尽笔墨之长,展现更纯粹的线条韵味。他秉持继承先古遗风而不拘泥于题材,师法自然而不遗失传统的宗旨,力求在继承与发扬中国书画精髓的基础上,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中国画作品。他的作品无处不是传统,无处不是浓浓的中国情结。布白、造势、取舍、开合、虚实、笔墨,种种的传统语境在他的作品中皆有灵动的体现。我们可以从中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文化自觉者在传承与发展传统艺术过程中所迸发出的强大力量。
秋阳在绘事上的成就大多得益于他多年来对传统绘画的潜心研习,他对于花鸟画历代重要技法的理性分析和归纳梳理,可谓是既广博又精深。秋阳曾经深入临摹过五代、宋元及明清的大量花鸟画名作,这无疑是他创作的优越之处。除了扎实的传统绘画功底外,秋阳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涉猎角度亦是非常广泛的。20年来,在进行中国画创作的同时,他还精研了油画、雕塑、书法、篆刻、诗词,以及古琴、戏曲、围棋、香道、太极等多种文化形式,对儒、释、道、古典文学等也多有钻研。

线舞墨彩?妙超自然
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自然界中,万物各张其性,各任其新。艺术家审美的眼光是具有极大创造力的,高逸的简朴是从繁密丰富中提炼而来,纷纭的是万物世象,简朴的方为艺术。秋阳多年来一直试图摆脱传统程式化图式的束缚,并通过写生归纳赋予创作新的语言品质。为了从大自然中汲取一些灵感与创作源泉,创作出题材新颖、韵味醇厚的中国画作品,他采风的足迹遍及了海内外:南至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北到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从东海到新疆、昆仑山、塔克拉玛干沙漠,泰山、华山、武夷山、秦岭、太行山、张家界、凤凰古城、芙蓉镇,以及巴西里约热内卢、圣保罗……
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秋阳今天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一切都得力于他对艺术追求的恒定之心!这种投身中国画艺术创作的忘我热情与艺术综合素养,造就了他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与笔墨神韵。正如恽南田在《南田画跋》中所言:“有笔有墨谓之画,有韵有趣谓之笔墨,潇洒风流谓之韵,尽变穷奇谓之趣。”秋阳的作品,繁茂葱茏充满灵气,真实烂漫直抒性情,画面中充满了大自然中一草一木、一禽一兽的天然灵性。或随手写来,笔简神生,性情流露;或略参写实光影,更显风光霁月,别具一格,诠释着点滴的自然之美。

逸笔潇洒?不滞于物
中国画的创新需要全面的积累,除了传统文化的铺垫,还有以笔墨为核心的观察、体验与表达方式的解悟。这也是在急功近利的当下,许多人视传统文化创新为畏途的关键所在。宗白华先生曾有言道:“传统的包袱过于沉重,艺术的脚步就像在泥潭中跋涉,艰难而痛苦,艰难是在前进,痛苦是在变化中发展。”
积学可以致远,精知乃能略行。秋阳是一直在做着这样的艺术文化积累,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寻找当代的艺术精神。最终他选择了求真、舍怪、讲画意、求神韵的大道,天性也罢、自觉也罢,总之是专静凝神,显示出了过人的定力。“笔墨之道,本乎性情”,秋阳的作品并非单纯的模仿前人,而是将继承传统与接受新鲜文化养分同修互证,因而其笔下所出,既褒有传统基质,又在形式上充溢着视觉活力。他的作品是以一个现代人的心灵和文化视角在感知世界、描绘自然、寻求新的灵感和意境的,画面中处处洋溢着时代的审美内涵与精神情趣。正因为秋阳懂得了传统的可珍和出新的可贵,才有了其作品中点线面的卓然不群与墨彩的绚烂夺目。他将传统中国画的具象与抽象,和谐地熔铸于同一画作之中,形式的奇特与咏叹生命自然的意蕴水乳交融,粗与细、虚与实的强烈对比,造成了超乎想象的逸趣。以形写神,由神悟性,削繁化简,默寄幽微。这里包含着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感知,作品中流露的是他的心弦与品性之美,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中西交融?妙契无言
在写生与创作之余,秋阳还积极参与各类国内及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尽可能通过自己的作品把中国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传播给国内外的书画爱好者与收藏家,以此促进中外、古今文化的交融。秋阳的这种艺术创作实践,已获得东西方社会、文化界的广泛认可,他的作品被多国大使馆以及国内外多所大学、美术馆、博物馆、纪念堂、画廊、收藏家珍藏。本人也多次被公派到巴西、瑞士、韩国等国家的知名大学进行中国画艺术讲学,常年在对外经贸大学为各国留学生讲授中国绘画艺术……秋阳惜时如金,挥毫泼墨,不断用自己的艺术作品以及满腹学识,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以及面向世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

踽踽而行?大道无垠
齐白石有言:“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见古今之长……再现天地之造化,如此腕底自有鬼神。”艺术家的气质,乃是生命之气和品格高下所决定的,艺术的个性就是艺术家的心性体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秋阳追求艺术几近于痴狂,悠闲与平静似与他无缘,从其作品中完全能够感受到他为了艺术而付出的艰辛与苦涩,无论逆境顺境,他都坚守着属于一个艺术家的高逸品格。
赏读他的花鸟画作品,不仅能感受到传统水墨的无穷魅力,又能探寻到他在深入传统与执著创新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秋阳已把生命的激情、愤张的热血都赋予了艺术,使作品具有大气磅礴的阳刚之气,亦使作品充斥着极强的生命力和醇厚的感染力。作品所营构的精神意象摆脱了光鲜亮丽的外壳,而具有了淳朴生动的时代内涵,以有限的笔墨色彩折射出无限的生命情趣和艺术情愫,从而缔造出一种既大开大阖又细腻入微的艺术魅力。“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欣赏秋阳的绘画作品,便能时时感受到这种蕴含在灵魂深处,深邃醇厚的艺术情怀。他的作品简朴纯净,高明而不清高、通俗而不庸俗,是世俗的,也是超然的,是诗性的,亦是哲思的。虽具风雅趣味,亦不离尘缘物性,在平淡中秉赋着人生的自尊自贵,使得我们因此而与传统中国绘画艺术的精神同在。
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种德文化,书画亦然。秋阳正是用笔墨丹青在默默地承传着这一永恒的文化主题。东坡居士曾有“道”“艺”之论,如果说秋阳的学习之路已于“艺”有得的话,以他的用心与坚持,对于“道”的体悟也将与日俱深,那么实现东坡居士所言的“有道、有艺”之境,也是可望而可期的。秋阳正处于艺术创作的旺盛期,随着探索实践的深入,他在国画艺术领域的辛勤耕耘,一定会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浮华落尽、真淳自现,非常期待秋阳在艺术大潮之博击中大道至成!

 


作者系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花鸟系主任

 


朴素天成去雕琢

文/张江舟


翻看秋阳的作品,会让人感受到一位年轻画家面对浩瀚中华绘画传统的那份虔诚与敬畏,同时,缘自写生中的细心观察与体悟,秋阳的画又多有几分自然天趣和当代人的鲜活感受。秋阳的作品工写兼备、笔墨大胆、画风中正、细腻生动,可谓传统艺术积累丰厚。从其画作《墨竹八哥图》中风竹绿意、水墨烟影,可洞察出其与文人画传统的清晰文脉关系。在其作品《菩提天路》中,笔墨娴熟,设色古雅,章法有局,稳中求奇,深得传统绘画语言之要义。
秋阳在学习传统的同时,还在作品中注入了鲜活的时代感。秋阳作品凝聚着他对时代精神的感悟,其以极大的创造力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赋予作品新的语言魅力。其作品《红蜻蜓》,从线条勾勒,到空间张力,不仅体现出民族思维,还以重彩与大墨结合方式,冲出中西画法界限,顿生新意。作品《从西双版纳到里约热内卢》还尝试着运用重彩画的矿物颜色及金银等材质,拓宽绘画表现手法。这种注入时代感的作品既有传统笔墨的韵味,又具时尚风格。立足传统,但又不受传统束缚的灵动之气在其作品《绿汀》、《梦里雨林》中皆有体现。
勤能补拙,秋阳能从众多青年画家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得益于勤奋。如秋阳的西双版纳、里约热内卢系列作品便诞生于写生中的艰辛探索。此系列作品《透过月光的红公主》、《歌舞升平》等的最大特点就是造型生动。为了感知灵动的花鸟世界,他多次独自走进原始热带雨林写生,忘身于画艺之中。秋阳的写生足迹曾遍及祖国大江南北,甚至海内外。为潜心研究花鸟艺术精髓,秋阳不仅挑灯夜战,从学理上梳理了历代花鸟画家的技法,而且临摹了大量五代、宋元、明清的花鸟画名作。扎实的理论功底及深厚的笔墨功夫,成就了秋阳独特的花鸟画艺术风格。
秋阳在创作之余,还积极参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他不仅常年在清华、对外经贸等大学传授中国绘画艺术知识,而且曾多次走出国门,到巴西、韩国等国的知名学府讲学和文化交流。正值创作旺盛期的秋阳,仍然在国画艺术传承实践中用心耕耘着。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青年画家会有更多的优秀作品问世。


作者系国家画院副院长

 

 


师法自然 道法自然

□文/吉瑞森

正如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所说“独自一人……艺术家必须是孤独的……自己面对自己,就像在一条沉船上一样。”,刘秋阳常忘身于画艺之中,独享创作之乐。
每个人所见所感都是不同的,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同样,对于艺术而言,没有固定的追求模式。故此,秋阳结缘于三教百家之间,访景于中外幽微之地,好学不倦。秋阳虽传道于中西名校讲坛之上,但其觉得学无止境,心极谦敬而不愿为人师。
秋阳认为,个性化、独特性是画之灵魂,其画也始终保持此风格。如其笔下神猿,悉皆自尊自爱,凛凛无媚姿。其长者意态慈和,幼者敦笃孝悌,栖止游嬉,或帮或扶,或让或随,天真得趣之余,常现佛性。灵气何其真也,生气何其旺也。  
作为当代青年艺术家,秋阳要学的不仅是前人的创作风格,而是要继承他们的创作精神,因此,其潜形捉笔,几经春秋,毅力之坚韧,皆非常人所能堪。秋阳在创作中立足于自身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体悟,其画作颇具新意。
秋阳敢于坚持自我,其虽经年累月专精于绘事,却仍保持着一些“修心”的爱好,诸如古琴之于杨青、李祥霆,太极之于门惠丰、阚桂香,戏曲之于尚长荣……秋阳皆虚心求教。尝语予曰:“国画洎乎近世,风趋益下,习俗愈卑,佻脱浮薄之举时障人目睛,何也?胸襟不开,境界不高,立根不厚也。有生之年,吾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万卷画。”不屑凡近,志欲超迈古人,何其壮也。
近闻秋阳作品展,余嘉其为人,感其志向,遂为斯跋。

作者系首都师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人民网采访实录

□记者/邹泺铱

人民网7月4日电(邹泺铱)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国画风采,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于6月28日至7月9日在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刘秋阳作品展及刘秋阳国画小课堂”。人民网近日有幸采访到了著名画家刘秋阳老师。以下是采访实录:
记者:刘秋阳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人民网的采访,首先请向人民网的网友们打个招呼。
刘秋阳:人民网的网友们,大家下午好。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本次画展的基本情况。
刘秋阳:本次画展时间紧、任务重,年初就开始筹备了。我年初去西双版纳写生,就是为这次画展做准备的。这批画基本都是这次写生回来之后创作的。
记者:中国画分有很多的风格,您能向网友们介绍一下您的画风吗?
刘秋阳:传统的中国画分有水墨、重彩、线描,分的画种还有人物、花鸟、山水,分类是很细的。当代的中国画讲究回归传统,万变不离其宗。现在好多人提出来创新,我不认为创新是个好事。应该说是传承、继承和发展,不能说是创新。中国画和西方绘画不太一样,中国画几千年来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首先要把传统学好,然后再发展。所以说我的画的风格主要是从传统中来,继承先辈们传下来的好的一面,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把它综合一些自己的东西,把自己的思想融进去。我觉得思想是第一的,不管是用什么题材、什么手法来表现,最终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让观众产生共鸣,这是最重要的。从技法上来说,我的画把水墨和重彩结合了起来。这次我的画展来了一位韩国的美术评论家,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非常了解。他说我的画不同于往常他见过的中国画,水墨就是纯水墨,重彩就是纯重彩,工笔就是纯工笔,写意就是纯写意。我现在就是尽可能的把这些 工的技法和写意的技法融合到我的画面里面,让画面更丰富。当然,技法只是表现画面的一个手段,真正还需要思想的高度。比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学习,对我们传统文化的理解。这样画出来的画才更有文化底蕴,才称得为艺术作品。
记者:您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猴子”,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呢?
刘秋阳:猴子有很多种类,我画的只有一种,就是滇金丝猴,不是说所有的猴子都画。 作为一个画花鸟的画家,想尽一下社会责任感。滇金丝猴是一个濒危品种,我一直想在我的画中体现出一种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思想。所以我就多画了一些滇金丝猴、黔金丝猴这样的题材。我把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和川金丝猴最美的地方融合起来,表现在我的画面上。当观众看到金丝猴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便会想起去关注它。如果大家都来关注它了,潜移默化也会自觉地去保护它了。
记者:作画对于您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了,您传达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敬佩。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您刚才也说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经常去写生,比如说这次去了云南。您选择在云南写生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
刘秋阳:滇金丝猴的生存环境就是云南省的西北部,我选择去那里写生也是想看看金丝猴的生存环境。另外,西双版纳的植物比较丰富,共有一万多种植物。而且国内的很多院校、画家都愿意去表现这种题材。南方的植物比较茂盛,色彩丰富,品种也很多,我们在北方很少能见到那么多的植物。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促使我选择去西双版纳写生。
记者:您一般都在什么时候去写生?为期多久?
刘秋阳:我一般写生的时间不定,几乎是每年都去。每年春节的时候,万家团圆的节日里,人也少,也很静,我便选择那个时候去写生。一般一去就是几个月,多的时候三个多月,时间短的时候也没有低于一个月。因为如果时间太短的话,还没有融入进里面就走了,不可能出好作品。所以我每次去呆的时间都很长,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新年。每个民族新年节日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像傣族的泼水节等。我总是和少数民族的朋友们一起过,觉得很有意义。
记者:您在写生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经历呢?
刘秋阳:大前年,一个网友介绍我去景洪猴山。那时候是我第一次去云南,这位网友带着我,我们还租了车,开到深山里面的一个猴山。当时也没有路,非常泥泞,车也不好开。而且路上在搞开发,前几年房地产搞得非常厉害,很多植被都被破坏了。他们在山中建别墅,当时猴山中一半面积的土地都露出来了,只剩了很少的一部分。这让我感触很大,心里很难过。当时的饲养员说,因为房地产要开发这些地方,所以猴山基本上要转移了。我感觉很多猴子都没有吃好,都在饿着。猴子是很有灵性的,它们见了我就像人一样在给我作揖。当时我便马上去拿来一些香蕉,坐在笼子外面,给它们剥香蕉吃,我自己也吃。人也是动物,我们之间都有相通的地方。猴子也是生命,它们也预感到自己的家园要不复存在,被人类占领了。过去金丝猴生活环境的海拔比现在要低,吃的东西也很丰富。现在金丝猴生活环境的海拔已经在不断升移, 到常年积雪的高度了。因为没有别的东西可吃,它们只能吃一种叫松茸的苔类菌类的东西,生活习性已经改变了。这是令我感触最深的。
记者:您这次除了展览之外,还要进行中国画的教学课程。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相关情况吗?
刘秋阳:这次课程安排了一周的时间,很短。我想在这短短的一周时间里尽可能的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韩国朋友了解中国传统艺术。通过今天第一天的课程,我觉得韩国朋友还是非常喜爱中国传统艺术的,学得非常认真,我能看出来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所以让我更加有责任感,我觉得我更有必要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
记者:您是第一次来韩国吗?
刘秋阳:我是第一次来韩国。
记者:您觉得这里的文化氛围怎么样?
刘秋阳:我觉得韩国的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韩国和中国同属于东方文化,一脉相承。在这几天我和许多韩国的文艺界人士在一起交流沟通,发现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得非常深。我和文学艺术界的艺术家们、寺庙的高僧们交流时,发现他们中很多人都会写中国的汉字,还可以用汉字写出唐诗。对中国的大画家,比如石涛、八大(著名画家)如数家珍,这令我很惊奇。让我觉得韩国的文化真的是和中国文化一脉相承。
记者:您之前也访问了许多国家,进行过交流及作品展览,为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宣传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那您觉得在韩国和在其他国家办展览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刘秋阳:毕竟韩国属于东方文化,在这里办展览比我在西方办展览更容易沟通一些。一个作品只有和观众产生了共鸣,才算是一个完成了的作品。如果观众看不懂这个作品,没有感觉的话,说明这个作品是失败的。在西方办展览的时候我就有这种失败的感觉。西方和东方不太一样,西方传统艺术的绘画讲究科学,讲究写实的造型。因为它直观的表现一个物体的色彩,所以更加容易理解。但是东方讲究哲学,讲究意象、写意,有些偏抽象的东西在里面。我们把物体的线抽出来,讲究的是一线造型。而且意象中还有东方的文化和哲学在里面,外国人往往是看不懂的,特别是中国的水墨。我个人认为,我们东方人的眼睛是黑色的,所以我们对水墨特别敏感。而西方人的眼睛是彩色的,所以他们对色彩特别敏感。对于水墨画,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交流和沟通。我相信在未来,西方会更了解东方的文化。通过我们不断地努力、交流和沟通,在东方的传统文化得到普及后他们会对此有更多的了解。西方许多的“大家”,或者说是巨匠,很多都受了东方文化的影响。比如毕加索、达芬奇,在文艺复兴时期受了东方文化的影响。达芬奇的画就是用线来造型的。米罗、马提思、梵高的作品中都有东方元素。他们之所以成为“大家”,就是因为他们的胸襟比较开阔,可以把东西方文化全部融到一起。
记者: 这次在韩国办展览有没有激发您的创作灵感?
刘秋阳:通过这次和韩国艺术界的沟通和交流,我感觉到回国之后对于传统文化这一部分还需要深入学习。不能让外国人比中国人还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也是作为中国画家的一种责任。对于传统的这一部分需要更加深入地去研究学习。如果我下次再到韩国办展览,就会把传统画的部分更加突出一些。
记者:感谢刘秋阳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您的画展取得成功。
刘秋阳:谢谢您,也谢谢观众朋友们。

 

 

心源造化 意趣真情

□文/程  序

刘秋阳大哥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画家。他的作品中没有某些文人画的凋疏清旷,没有许多院体画的脂粉气与庙堂气,亦没有强加于人的思想情感,更无炫奇弄巧的惊人之笔,而是洋溢着健康向上又真挚动人的情趣。他的笔墨随其表现形象而自然生发,以娴熟的造型能力和技巧为手段,集中于构筑新颖的意境,随处可见对形象的把握与驾驭能力,善于运用色彩的表现力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特征。刘秋阳大哥的作品清新灵妙,生趣盎然、题材多样、笔法多变、刚健清新、色彩明朗,在当代花鸟画中别具一格,体现出了强烈的时代精神。
刘秋阳大哥亦是一位勤劳而充满才气的画家。他追求抒写性灵的肆意笔墨,但从不苛求“为风格而风格”的创作手段。多年以来,他坚持不懈地赴云南西双版纳、内蒙锡林格勒草原、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湖南凤凰古城、张家界等地写生,将自己的身心一次次融于自然之中,尽情地讴歌大自然中的生命。他对生活的观察体验细致入微,讴歌一切生灵的生命力,使得其画面丰富多彩,趣味淳厚。这种生命情怀是优美的、健康的、积极的、丰满的。他作品中那饱满的热情、灵动的形象,深深地触动着观者的心灵,使得观者的审美境界似亦随之无限升华。
中国花鸟画的兴起和发展虽迟于人物画,但自唐末五代以来,已有着一段漫长的递变过程。研究先代各家流派和先贤大师的个人成就,在创作中引证借鉴,不仅藉此可知画家的渊源所在,亦可证明,无论是属于画家的个人风格亦或是时代精神的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其中有着渐变、蜕化的关系。仔细欣赏品味刘秋阳大哥的作品,很明显地会发现他对于花鸟画历代重要技法的揣摩和磨练,是既广博又精深。他曾经深入临习过大量的五代、宋元及明清的花鸟名作,而这无疑是他创作的优越之处。
非常有幸能与刘秋阳大哥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的同学,两年的同窗之谊,绝非聊聊数语便可道尽。多次的专业切磋、人生探讨、学术请教,使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刘秋阳大哥不仅是我的同学,亦是好友,更是我的良师。能在漫漫学海中相遇、相知、相助,是我们的缘分,亦是我的荣幸。
刘大哥将个人的才情与时代的审美好尚完美结合于画作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我坚信,刘大哥的画艺定会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不断超越,与时代偕行!
最后引用徐渭的一段语录作为结语,皆因此语真切的诠释了刘秋阳大哥的作品内涵。抑或刘大哥读过此语,不然岂能如此吻合?“百丛媚萼,一干枯枝,墨则雨润,彩则露鲜,飞鸣栖息,动静如生,悦性弄情,工而入逸,斯为妙品。”

作者系中央美院硕士,就职于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

 

 

生命的赞歌
——刘秋阳花鸟画艺术品读

□文/耀文星

2014年夏,因好友之介,与著名花鸟画家刘秋阳先生相识。秋阳先生朴实敦厚之性情及儒雅之谈吐,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蒙先生之抬爱,以近作见示。文星失学不文,于花鸟画更未有深入之研究,何足以论秋阳先生之作。今仅就读秋阳先生近作之随感,籀绎如下:
刘秋阳的花鸟画作品,首先体现出一种高华的气韵。他的作品,或绮丽,或流动,或典雅,或含蓄,但气韵的天成超逸,境界的幽深妙造,是如一的。在中国画的品评体系中,气韵排在第一位。如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六法”,第一即是“气韵”。所谓“气”,是指自然宇宙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韵”,指风致、情趣、情态。气和韵都和“神”相关,故古人有神气,神韵之说。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一定是神完气足、神形兼备的。简言之,就是谢赫说的“气韵生动”。气韵的背后,是艺术家情感的表达和投射。比如刘秋阳的作品,集中体现出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在他的笔下,无论各种奇花异草,还是珍禽异兽,都不仅是自然的客观存在,而是寄托了他旷达、高逸的精神情感,同时彰显出他的人品、学问和才情。秋阳为人质朴深沉,在他的心中,充满了对自然无限诚挚的热爱。近些年来,他一次次深入西双版纳广袤的原始森林,尽情陶醉于那些攀扭交错、横跨林间的花草植物中。在那些远离尘嚣的世界里,他找到了生命与自然连结的美妙感受,升华了自己的灵魂,陶冶了自己的真性情。
当然,艺术家的“托物言志”、“缘物寄情”,不仅需要丰厚的艺术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更需要高妙的艺术的手段。而艺术手段的积累,对经典的传承和学习,尤显重要。刘秋阳也很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他深厚的传统艺术功力。他的工笔重彩作品主要继承了宋代院体花鸟画严谨的艺术技法,作画讲究法度,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不论是白描勾勒,还是渲染,他都可以随心所欲的进行驾驭。更难能可贵的是,当代很多学宋人院体画,用笔刻板僵死,但刘秋阳却是笔笔写出,松活自然。其实,真正好的工笔画有写意性,严谨而能松活,方称高手。在兼工带写一路,刘秋阳深受元明清以来文人小写意的影响,其勾皴之法,有王冕、陈白阳、陈老莲等大师的风貌。而用笔之酣畅、构图之新巧,疏密之相生,每让我想起晚清海派大家任伯年。大写意的笔墨淋漓,又受明代徐青藤的启发。总的来说,刘秋阳的花鸟画艺术,艺术手法全面、多变,他博采众长,转益多师,成为集工笔、写意、勾勒、没骨于一身的画家。这就使得刘秋阳在创作作品的时候,获得了很大的艺术自由。有时候,我们在他同一幅作品中,可以看到细笔白描和大笔濡染等多种艺术手法的同时使用,均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因为有对传统技法的深入把握,也使刘秋阳有了跳出传统窠臼的本钱。目前,刘秋阳艺术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用色和构图等方面。在用色上,他充分吸收岩彩等新技法,大胆的使用古人所没有用过的材料。但是在艺术格调上,却依然能达到静谧高古清冷的境界,不俗、不艳、不火。在构图上,他也一改古人折枝样式,布局变化多端,每一幅都能达到画面灵动,引人入胜。融合时代的精神,创造出花鸟画的时代新篇,是刘秋阳近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我相信,以他深厚的艺术根底和清晰的艺术思考,将来他能在这一点上,继续做出新的探索,取得更大的成绩。
绘画之余,刘秋阳对太极、古琴等传统文化,也十分感兴趣,其交游者,均为这一领域的翘楚。如太极界的门惠丰、阚桂香两先生,古琴界的李祥霆、杨青先生。在这里,太极古琴等传统文化,一方面是对艺术家艺术生命的滋养。另一方面,其与中国画艺术也有着相通之处,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借鉴。在我眼中,刘秋阳花鸟画作品,在开合取势,分黑布白,穿插相背,虚实浓淡等诸多问题上,都能很好的贯彻太极阴阳之理。这恐怕与其对太极拳的研习不无关系。而他的艺术格调、境界,又一如古琴曲的安静、散淡、悠远。刘秋阳在太极、古琴、茶道、书画构成的世界中,澡雪精神,淬炼着自己艺术的生命,在虚静安详中,“御风而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种生命状态,是最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书画,其最本质的特点,也是具有修身、修心的功能,可以让人忘记所有世俗的烦恼,腕底风情,陶然自得。所以黄宾虹认为中国书画是“祛病增寿”的良药。而这种追求“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对现代社会的浮躁,也不啻为一剂“清凉散”。
近年来,刘秋阳还在致力于中国画的文化输出,他多次远赴巴西、韩国、德国等域外进行书画活动,希冀有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古人说:万卷书,万里路。刘秋阳正在践履着,祝愿他取得更大的成就。

 

 

婀娜花姿碧叶长 风来难隐谷中香

□文/金智泉

秋阳兄相识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研究生班,秋阳主修花鸟画,我学山水画。通过几次接触感觉他虽不善言词,但为人忠厚,能取信于人。毕业后我建议他留在北京发展,任北京金润书画院院长,并在清华大学和北京职业技术大学做兼职教授。
辛卯是秋阳客京三年后收获的一年。先是在全国美展中入选获奖多次,又考入中央美院于光华教授工作室硕士研究生。最为智慧的是秋阳开始参禅礼佛了!好事连连,可喜可贺!秋阳第一学历是师范美术专业,一日他拿一幅小画叫我鉴定真伪,远观此画为绢本,笔墨风格像宋画,格调高雅,无一笔俗韵,“似真迹”。近观绢为新绢做旧,墨有一得阁余香,遂定为“贋品”。秋阳笑答“此画是我大学临摹作品,已有二十年了。”可见他绘画基础扎实,对物造型能力极强,色彩感觉丰富!
秋阳画花鸟画,自然离不开热带植物,“一江碧水东流去,芳草花木六国情。”美丽的西双版纳他在那里度过了几个春节。当万家亲人团圆欢聚时,他都为追求艺术而独自走进寂静幽深,繁茂葳蕤的原始热带雨林,去寻找生命的节拍,人生的价值。情真真、意切切、令人心动不已!他已把他的情、他的爱都播种在和谐共荣,美丽芬芳的花鸟世界里了!如此的深情,如此的投入,必然会得到丰硕的回报!
秋阳的画从缠绕攀缘,互生寄生的植被群落中寻找竞相生存,争芳斗艳的草木精神!把自然的花草、枝藤、叶蔓、山石这些结构的远近大小、前后疏密及色彩的明暗冷暖,浓淡轻重相对比,于胸中旨趣相合相生,创造出生机勃勃、风格各异的矿物颜色的重彩花鸟世界!
他画鼓槌石斛花美又芳香“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清香典雅,在静态中造就了动态的感觉,使画面中的花仿佛在迎风摇曳、亭亭玉立,流露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景象。
他画缅桂花花开香十里。画榕树古杈的盘根错节。画硕大茂盛的雨打芭蕉。画绿竹简洁沉静、单纯凝练。疏疏夜雨中,潇潇竹韵寒。千枝攒万叶,翠色上云端。
他画黄白曼陀罗,交相辉映,以密集的线形、气势磅礴的章法构成,使画面疏密相见、虚实相生,用笔流畅而富有韵律,表达了他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大情怀!
“万里江山凝秀色,满园花木竞朝晖。”秋阳兄遍临宋元名迹,心追手摹。又到大自然中去师法自然,吸纳物态真容,追求原创。用清姿高古,雅韵秀逸的线条;用爽朗舒畅,清俊明丽的色彩;用万法心生禅境的布白;开拓出自己笔墨语言的深度和广度,而形成了自己的花鸟画独特风格面貌!
又是一年芳草绿,山野依然红花开。
愿秋阳兄的绘画艺术永香!                            
              
                  于佛历二五五五年春节

 

 

 


刘秋阳的禅意世界

□文/余曦忱

我们应将刘秋阳的作品放置在近当代的发展、变新的整个宏大过程之中来认识。他的作品,从线条勾勒,到造型处理,到色彩渲染,到空间张力,到气韵意境的体现,到情感思想的表达等,处处都体现着民族审美方式,在作品《菩提天路》中就有着极为深刻的表现,在自然与不自然之间默默地承传着这一永恒的文化主题。
品味刘秋阳的作品,渐渐能体会出一种淡淡的禅意。虽然画中的物理空间布局有矩有度,线条点染也严谨有序,但画中的心灵空间却自由无拘、广袤无垠。整体浓墨重彩,格调冷峻、静穆,多逸气。厚重且纯净空灵。刘秋阳参禅,格外钟情自然。他的作品有一种典型的艺术禅意,多是在广受造化陶冶之后,幻出的心如止水,释尽尘俗、空灵真彻的境界。如作品《红蜻蜓》,重彩与浓墨跨越了季节、死生已全不重要,单那几只红亮自在的精灵,忘情地穿梭于那几株苍古的绿蕉之中,此种精神语意在《菩提家园》、《仲夏夜之梦》等作品中多有体现。画中见禅,从作品《地涌金莲》被五台山大圆昭寺主持海信收藏,《禅悟》被北京八大处灵光寺方丈常藏收藏,《佛光普照》被韩国大和尚知鍌收藏等还可以看出,结缘方外,应该是刘秋阳画中的禅意不断深华的另一个直接且重要的源泉吧。
另外,刘秋阳中国画作品的新意,很大成分还体现在他新颖的创作题材上,因为这些作品在传统题材中找不到参考范本,全靠作者自己多年磨练出的艺术概括力与艺术想象力,如画面的空间、构图、造型、色彩、传神及至意境等,无一不需全面发展。在这组作品中,刘秋阳把勾勒法、勾皴法、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整合为一,并与色彩随心转换,笔法老练。中国画创作中的虚实、聚散、浓淡、黑白、干湿、疏密、空灵等表现技巧运用,体现出他扎实的笔墨功夫。画面严谨中涌动着奔放,写实中暗含着浪漫,悦目之外,更重赏心。尤为可贵处,体现了作者以物观物的中国画哲学心态。

 

大家之言


刘怀勇:
看秋阳的画,就像看他的名字,色彩斑斓、阳光明媚。读后使人愉悦,催人上进。
大家都在说中国画应该如何如何“创新”,其实我很不认可这种“创新”的说法,科学技术可以创新,但文化是不可以创新的,还是毛爷爷说的好:“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出新要比创新妥贴多了,文化一定要继承,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才称其为出新、称其为发展。
秋阳的画很有新意,强烈的构成意识、强烈的色彩关系,强烈的刺激着观者的神经,很完美。但是,我们走进去,慢慢地体味与解读,不难发现他无处不是传统,无处不是浓浓的中国情结,布白、造势、取舍、开合、虚实、用笔、用墨,种种的传统语境在秋阳的画中皆有体现。
前日听美协一位主席讲:“中国画要同世界接轨”。呜乎!文化的大同,等同于是一个民族的消亡,慎言!秋阳的画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已过不惑之年的秋阳正将四十多年对美的理解与发现,通过“形而上”的中国画语言,去塑造他内心独有的喜悦或忧伤、困惑与解脱。祝福吉祥与进步。
 
 ——清华大学教授、高研班导师

 

尚奎元:
我与秋阳兄相识于2011年首师大的高研班上,又相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秋阳的花鸟画作品题材源于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他的花鸟画传统功力深厚,构图能力极佳。对物写生,因物象形,丈八尺幅,一气呵成。以其独特的画面构图和传统意蕴诠释着点滴自然之美,以生动形象的笔墨及绚烂的色彩带给我们美妙的视觉享受,赏读他的写意花鸟作品,不仅能感受到传统水墨的无穷魅力,又能探寻到他在深入传统与执著创新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近两年他的花鸟画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又运用了重彩画的矿物颜色及金银等材质,拓宽了绘画表现领域,做为写意与工笔重彩两者完美结合的大胆尝试,作品的面貌更是焕然一新,既有传统笔墨的意味,又有错彩镂金的装饰风格。能参加全国性大展,亦非偶然。
秋阳其名,秋之骄阳。收获的季节。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仍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在艺术上孜孜以求,继续深造,2012年又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于光华先生的艺术硕士,如此努力,其明日会更加辉煌。我为他祝福!

 ——中国工笔画协会理事  2013年5月于中央美术学院


门惠丰:
秋阳是我的学生,近几年来跟我学习中国的太极拳,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增强了体质,锻炼了身体,主要是从中学到了太极道,如何做人,如何通过自己练拳和绘画来表现自己的风格。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武术九段、
中国武术家协会副主席、东岳太极拳创始人

 

阚桂香:
秋阳的绘画有着高超的技艺,在于他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观察事物、观察自然、观察动物的形象,所以他画起来炉火纯青,他画画刻苦认真,有着坚强的意志。他曾经到很边远的大森林里观察动植物,特别是在他的画面里对猴子的表现,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细致入微。他不仅绘画刻苦认真,在练习太极拳时也同样认真,所以在他的画面里,精气神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能够把太极拳的道理运用到绘画中去,比如他画群体的动物猴子都是很温和,很柔,互相靠拢团结在一起很和平很和谐,像一个大家庭,这是他给大家的启发。我希望他把这种和谐和平的“道”传播出去。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武术九段、陈氏太极协会副会长

 

杨  青:
刘秋阳先生是一位在书画领域中卓有成就的青年画家。他画中充满了大自然中一草一木,一禽一兽的天然灵性,他用真诚的仁爱赋予了画中的世界以鲜活的生命力。在他的画中,我听到了自然万物的歌咏!同时刘秋阳先生还习琴,在古琴的弹奏方面同样表现出充满灵性的感悟。希望他在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事业上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国际中国音乐家联合会副主席,
国际古琴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蒋金岳:
与秋阳君相识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课程班,当时对秋阳君的印象是虚心好学寡言,后来我又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访学、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学习,于是彼此间便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当今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有很多“艺术家”在金钱和名利的双重诱惑下,其国画作品不是大搞流水线作业,作品僵化,缺乏自然生活气息;就是大搞“笔墨创新”,弄得国画作品玄上又玄,使得百姓对国画作品的理解是云里雾里。然而,一幅优秀的国画作品不仅讲究传统笔墨技巧的运用,做到气韵生动、神形兼备。而且还要“回归”,也就是要经得起自然社会的检验,要走向大众,要让老百姓能看得懂。只有“回归”的、经得起社会检验的国画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这一点秋阳君做到了。纵观秋阳君的国画作品,便可知道他很注重写生,注重线条的表现,不仅在白描写生方面做过很深的功课,而且在色彩运用上也有较深的研究。故他笔下的国画作品,并非纯工笔,而是工写并进,构图新颖别致,画面虚实相生,用色大胆谨慎,远看似写意,近看似工笔,细品胜似工笔,其猴,猫等灵性动物表现得栩栩如生。难怪近几年来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美术大展中屡屡入展获奖,而且还走出国门,被国外多家艺术机构收藏。
正因为秋阳君的勤奋、对艺术执着的追求及超强的感悟能力,使得他有了自己的艺术语言,这正如古训言: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秋阳君目前正处于创作旺盛期,以他的人品、性格,必将创作出更多、更有特色的优秀国画作品,我期待着。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杭州南岸艺术中心导师、瓯江诗书画院副院长


任  伟:
初识刘秋阳先生是从他的系列金丝猴作品开始的。无论是八尺整版的大画,还是一尺见方的卡纸小品,刘秋阳都画得精到传神,立意清新,构思巧妙,形态生动,妙趣横生。金丝猴或攀高枝,或濯涧流,或戏野果,或越山梁。观其画让人进入一个自由的世界,进入一个空灵的自然,进入一个忘我的境界。把动物画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地,实乃不易。
通过接触和了解才知道,刘秋阳以前学过油画,具有扎实的造型能力,有丰富的色彩感觉。后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系统的学习了中国画,从绘画理念到笔墨技法都得到了提升。无论是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还是当今郭怡孮先生的“大花鸟精神”,刘秋阳都心领神会,完成了从传统转化到现代,从生活转换的艺术的过程,并把握了当代审美意识。因此,刘秋阳的画具有中西融合的鲜明特点,既有西画的色彩,又有国画的神韵,在当今花鸟画中,特别是动物画中,实在难能可贵。
刘秋阳的画好,其实源于他的人品好。他为人热情大方,乐于助人,既有北方人的豪爽气概,又有南方人的细微周到。他好学上进,刻苦用功,不耻下问,以礼待人。他还天性聪明,悟性极好。记不起哪位名人说过这样的话:一个成功人士身上具有三种因素,人品、悟性、勤奋。
相信刘秋阳先生在艺术道路上会一路攀登,一路收获,一路辉煌!

——中国美协会员、资阳市美协副主席、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


唐  强:
刘秋阳先生的画,笔法精谨细腻,所画滇金丝猴,形象逼真,呼之欲出,所画之处尽其精微,使其形态与其神情达到了完美统一。秋阳先生绘画技法日臻成熟,每一幅作品均有精妙之处,在创作造型更加准确的基础上,保持了线条的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
 
——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财经科教部,
在中央媒体任职十年期间采访过数十名省部级领导。


王国强:
我认识画家秋阳是在2010年春节前的云南西双版纳,那时他在中央美院张立辰教授高研班学习。执着的秋阳把所有的退路都断掉,那就是为了在绘画这一条路上打拼,走出一条光明大道、一条用绘画来证明自己的艺术之路。
以诚待友。秋阳交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有同行,也有不是同行的,每每和朋友在一起,秋阳总是很谦虚好学。他常说“朋友是天,朋友是地,有朋友才能顶天立地”。三人行必有吾师。
孜孜不倦。秋阳是个不爱多言,做人做事低调,做学问高调的人。与人交往中聆听的多想的多,多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练字、绘画常常是忘记了吃饭睡觉。正是这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给秋阳带来了绘事上的深厚的功底,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潜心钻研。秋阳在绘事上的成就得益于他用心研习古代绘画,他在用心琢磨、反复苦练中不断思考。读画、读贴、临画、 临贴,兼容古今,融会贯通,逐渐升华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用墨浓淡相宜,效果别具一格,挥洒自如,功力和境界都独树一帜。
追求卓越。秋阳选中画花鸟画是给自己的一个挑战,首先花鸟画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是一个很成熟的画种,而且现在人画花鸟画的人又很多。要想在花鸟画有所突破是一个很难的事,秋阳先生深知这一点,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他不满足于现状。于2012年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于光华先生的研究生。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高追求,定能为他带来丰硕成果,我们期待着。

——河北美术出版社画册编辑室主任


李春梅:
看了秋阳的作品。说实话被雷了,他给了我太多的意外和惊喜,真的很为他高兴。他做了太多人想做却没勇气去做的事情,值得每一个人敬重,为他骄傲! 
大学时的秋阳,有些孤傲,有些散漫,长长的头发,迷蒙的双眼,颇有诗人气质。上学时,秋阳是班里的学习委员,专业一直很突出……。他说之所以辞职到北京画画是因为看到了太多虚度的往生,他不想那样浑浑噩噩过一生,他希望留下自己生命的痕迹,所以他要到北京寻梦。考研是为了挑战,他要证明,他有能力实现梦想,他用了三年实现这个梦想,而他更远大的梦想是要用一生去实现。
我被秋阳对艺术的执着和赤诚深深的感动了,他真的没有变,还是那么优秀,那么忧郁敏感!

——驻马店师院教授


陈  昭:
云南热带植物园树荫下,刘大哥给我讲太极阴阳,讲上接天气下接地气,天地人三气而合,讲太极阴阳与绘画的关系,激情处刘大哥打了套太极拳,还一个一个动作教我学了一套。听了刘大哥所说阴阳之学,甚为佩服。刘大哥从太极阴阳入手,对阴阳之理论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并将太极阴阳同绘画之阴阳理论相联系。用太极来阐释传统中国画,极为深刻,将太极的阴阳、刚柔、弹抖之力都化解于绘画之中。看刘大哥的作品也确有所,刘大哥作品的笔墨浑厚、老辣、刚柔相济,在阴阳的理解上更是无可挑剔。这都得益于对太极和传统哲学的理解,深深的让人钦佩。

——中央美术学院硕士


李金光:
每次拜赏秋阳兄的新作总有一股清亮之气扑面而来,使人为之一振,新的题材,独特的意象造型……秋阳试图摆脱传统程式化图式的束缚并通过写生归纳赋予创作新的语言品质,并妥贴地与时代气息相接脉,使观者感受着诗意的同时又感觉着个体的在场。初夏拜赏秋阳新作,是为记!

 ——昆明艺术学院教授

宿万盛: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与画家刘秋阳不期而遇,他给我的印象是强烈的:画好、人好、个性。刘秋阳的学生时代在学院里严格系统地完成了科班绘画教育,艺术直面人生。人们从他的《猴子》系列绘画作品以及其他题材的中国画作品中表明,他从不去用别人的目光、模式、框架束缚自我,而是师法造化,以自己的心灵直接与自然对话,从生活的源头取得灵感,对作品提炼、概括、进入了充满感情色彩的想象,抒发审美、表达审美,是在尊重传统,师法自然。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翎毛还是走兽,他都是在营物与构境中创造以自然审美为对象的、自己的中国绘画图式。
从秋阳的画中我们看到了他对艺术不懈追求,及对艺术敏感的悟性天赋。从秋阳的作品前走过,大都会情不自禁停下脚步,驻足观摩。我总结大家对其评价最多的语言就是:具有创造性,有个性,有前途和希望。

——黑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黑龙江日报画院名誉院长、
                  民革中央画院理事、黑龙江省北天画院院长


王根喜:
秋阳老弟是我老乡、朋友!宽厚坦诚、大气乐助是其为人之道;猎新涉奇、爱好广范是其精神美事;务实苦索、博取多变是其艺术追求,是个很有亲合型的人。由于他综合素质好,所以近年来多次参加国展获得了很好的成果。这次他积学出新,让精美的作品面世也是对他前一时段的总结,为此我为他骄傲、自豪,并祝贺。

——南阳宛城区美协副主席


刘佰玥:
秋阳贤弟人聪慧,且待人极真诚,其貌壮,有英雄气。于京城初遇,便成挚友,乃缘分也。贤弟年纪尚轻,然造型功力颇深,笔下飞禽走兽,花卉树木皆是栩栩如生,后又得画坛大家郭怡孮先生和诸多名家言传身教,画技已日渐成熟。
秋阳乃勤奋之人,几日不见,便有大幅画作问世。作品勾擦皴染,工写兼备,融西画技法与传统,大胆探索,不受程式所束,但不奇不怪,画风细腻写实,生动而富于情趣。观其系列新作,每幅作品皆能用心营造意境,画里有深情,画里有故事,画里有柔和的阳光和一派祥和的气氛。其对自然生命的感悟和关爱,正是画家天性至诚的真实流露,画如其人,然也!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秋阳贤弟正潜心修炼,其艺术前进之步渐快。假以时日,当有较大收获,得此友,吾之幸也!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子画院院长


曹润芳:
神貌如君已非凡,仁心大爱蕴笔端。丹青妙手拟物罢,融融生机满画燃。画家秋阳兄,当今画界青年才俊,艺术天分极高,其笔下神猴、灵猫,当属一绝,为数家美术馆收藏,拍卖甚丰。余去年隆冬,曾为其批过八字及面相,断其五年后将声名鹊起,并曾赠诗一首。时光如流,转眼又是一年,今年与其聊天,颇显飞腾之兆。人之一生追求,个人努力固然可嘉,然终须运到。

——国学教育家


徐永斌:
我和秋阳相识已有二十多年了,我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既是师生,更是朋友和兄弟,半师半友。他上学时,给我的印象是很有理想,很有个性,更有愤青的色彩。 
秋阳对自己的理想是—位不懈追求的人,对艺术更有一种执拗。对自己热爱的国画花鸟,更是达到一丝不苟的忘我精神,使接触过他的人,无不对他产生尊敬! 秋阳注重写生,在写生的基础进行画面的再创作,他多次到西双版纳写生,有时长达数月,通过大量写生,观摹自然界的变化,丰富了对艺术的认识,夯实了专业,又获得大量的第—手资料,为他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秋阳画的花鸟,用笔简练,—树一叶,一张一驰,恰到好处,他的八哥,麻雀,小鸟无不体现自然神态,他非常注重线的运用和塑造,无论直线,曲线,虚线,实线同画面结合恰到实现自己的所想,他的硬线给我们的感觉刚强不弯,坚硬挺拔,轻线则轻柔,优雅。秋阳认识到不同线形对主观情感传达和表现不同,根据线条的形态附予自己的情感,强化了线的审美韵味。抓住了画面,达到线与面,主与次,强与弱,白与黑,灰与白,墨与五彩的无缝结合。秋阳特别注重画面神韵,把神韵作为自己作品的最高境界,他的作品无论小幅,斗方,还是大幅力作,无不体现这一特点和追求。他的用笔,用墨,用色始终同画面相融合。
我坚信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的学习,在名师指导下,会取得更大的成就。期待他为中国花鸟画注入一股清新的活力来丰富花鸟画发展!
 
——南阳师院国际学院院长


许  戈:
作为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一名老演员,在拍片之余也喜欢书画艺术。欣赏秋阳作画就像在看影片里北宋皇帝宋徽宗挥墨,有皇家富贵之气。秋阳以他那细腻柔软的笔锋和大气磅礴的创意触动我的灵魂,在他的画里我看到了美好的梦……

——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


张铁山:
笔墨淋漓气自豪,秋阳即兴写猿猴,瑶池偷得神仙果,献与诸君作寿桃。惯宿茂林餐野果,生来踪迹远尘嚣,群居戏共雏禽哺,万象和谐分外娇。秋阳勤奋机敏艺事日进而不问名利令人刮目相看,助人为乐而不求回报令人肃然起敬,这些都是常人难得的大家气象。秋阳你的成就是努力学习的结果,是上帝给你的回报!也是我们班全体同学的骄傲!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与秋阳自京华一别转瞬四年矣。祝贺秋阳在短时间内所取得的骄人收获。昨天在视频中拜读了你的大作,令人钦羡,感怀,见贤而思齐!观鱼遛犬栽兰竹,习画临书读圣贤即是我生活的全部。上次听说你导师是大写意老师于光华,但从视频作品中似乎没看到几副该类画作。请秋阳另发几件写意画作于我拜读学习。铁山顺颂夏安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委会委员

 


 

纯正典雅  洗尽铅华

——刘秋阳的花鸟画艺术

王京陶(四川大学美术学博士)

 

          (一)、道通心性

 

古人云:“画虽一艺,而气和书卷,道通心性。”

近世以来,写意花鸟渐成中国绘画之主流形式,自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笼统的说,所有的中国传统艺文学问都是“心性”之学,都是围绕“人”的完善与升华而展开的。哲理之承载、心性之呈现,又往往离不开“意象”这一核心要素,所谓“立象以尽意”、“窥意象而运斤”,透过“意象”来沟通“造化”与“心源”,以达到物我相融,天人合一之境界。而写意花鸟,恰恰在搜妙创真、以意造形、变象达意上显得更为直接、充分和自由。

花鸟画的题材不如山水画丰富、广泛。在绘画史上,花鸟画之所以能独立成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哲学简约、高逸的审美情趣。古人多重视画面的经营位置。如张彦远说它是“画之总要”。李日华亦称:“大都画法,布置立象为第一。”刘秋阳的花鸟画也极为注重经营画面,他的折枝花鸟的画法有吴昌硕、潘天寿“尚简”的美学趣味,其作品生机盎然,充满着内在张力;其章法变化多端,无定格、无程式。

刘秋阳大写意花鸟画的特点是:大气中蕴含细腻。苍劲中不乏俊秀。大写意花鸟画并不是简单粗糙的涂抹,也不是为大而大的装腔作势,乃至彰显锋芒的狂放不羁,而应是具有对人生深刻认识和综合修养与个性的自然抒发,昂扬中体现真情实感,豪迈中却不失含蓄谦和之心态,艺术作品只要呈现在公众面前,就必然产生个性与共性的碰撞、交融,从而达到心灵的沟通及和谐统一。绘画艺术首先要感动自己,同时亦能感动观者,方可不失绘画艺术最本质广博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当然“雅”“俗”共赏不能不说是一种境界,这种追求艺术的中庸之道,其实是一种对人生感悟的梯度和准则。刘秋阳的作品简约并不空泛,寓意着丰富内涵,繁复却不啰嗦,探索更深邃的表现。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人生感悟、自然感受、笔墨修炼都达到了相当深度,并不断推进。艺术因难能才可贵,他在挖掘着艺术语言的丰富表现形式,完全出自一个画家对自己作品情感的注入、艺术的表现以及传达给读者精神感受的需要。

北宋刘道醇提出:“识画之诀在乎学舍短。‘六长’即:粗鲁求笔,僻涩求才,细巧求力,狂放求理,无墨求染,平画求长。”绘画是人的精神通过艺术表现所传达出的思想和心境,同样也是一门学问,要有其法度及准则,因此,绘画艺术语言才能传播并引起共鸣。

从刘秋阳的花鸟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其作构图奇巧、饱满,笔墨恣肆率真而不失厚重,纯正典雅,洗尽铅华,显示出深厚的写意根袛且雅逸闲淡,有一种空寂之感,带有八大影响的痕迹,有一种空、透、清之感,这在写意花鸟画中是很难达到的境界。

 

         (二)、高华雅洁

 

刘秋阳醉心于画荷,是在他对写意画的理解与把握渐入佳境后的事情。

画荷处处可见,人人可画,若一味求形似,谁也比不上一个摄影镜头。黄山谷云:“天下清景,不择贤愚而与之,然吾特疑端为我辈而设。”“天下清景”,随处皆有,为什么要说“端为我辈而设”?个中区别,端在于一颗浸润于文化精神的心灵与一双诗人的眼睛。“味象”之前,切需“澄怀”、“含道”之后,方可“应物”。艺术探索与人生体悟,是一个互为资借、彼此作用的过程。刘秋阳选择画荷,其意义不在于从此多了一个画荷花的画家,而在于他对自我心性的发现。

荷花在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宋儒周敦颐一句“出污泥而不染”,道出了莲之高华雅洁。而《华严经探玄记》则对其与佛理之相通作了深入辩析:“夫莲花者,梁摄论中有四义。一如莲花在泥不染,譬法界真如,在世不为世法所污;二如莲花自性开发,比真如自性开悟,众生诺证,则自行开发;三如莲花为群蜂所采,譬真如为众生所用;四如莲花有四德,即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譬真如四德,谓常乐我净。”

对一个写意画家来说,画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不管画什么,其终极追求都是画“自己”。这个“自己”,就是不断完善升华中的审美理想,就是那个令你“勃勃有画意”的“胸中之竹”。中国人难道只懂得画梅、兰、竹、菊吗?为何由来如此陈陈相因?然而,同样的梅、兰、竹、菊,一代自有一代的趣味,一人自有一人的风神。境界高下,意象层次,所谓“画如其人”,所谓“为己之学”,所谓“生命化的艺术”,此中有深意在焉。

换一个角度看,选择画什么又是重要的。对中国画来说,题材本身具有文化上的象征意义。题材与风格间的联系,在于如何通过一个最恰当的方式,“别构一种灵奇”,从而吐露你的“心源”,展现你的真面目。

前贤以画荷称著着众矣,然多着眼于荷花之清贞、高雅、婉约,表现她“静”的一面。而刘秋阳的“胸中之荷”却有着另一番“意象”:他从荷花轩举挺拔的姿态中体会其真率磊落,从荷花“迎骄阳而不惧”的禀赋中领悟其孤傲倔强,从荷花熏香十里的奇观中感受其生机活泼。迁想妙得,心追手摹,他的“手中之荷”凸显出荷花积极地、阳刚的、“动”的另一面,表现为构图上的雄浑宕逸与笔墨上的顿挫仰扬。他的荷花中常见几株粗干的荷茎斜挺于水面,荷花卓尔不群地盛开着,用淡墨点出的水痕,黑黑白白,密密疏疏,一如河面有月光洒倾。画家舍小情趣为宏观意境,以艺术灵活性语言和操控方式重归“法无定法”的艺术准则,开辟了花鸟画的新天地。

神采气质,唯有“诚于心”,方能“形于外”。刘秋阳的写意荷花,一如他沉稳的外表下激情澎湃的内心,这种生命情调与自然物象的交融互渗,因其真实不虚,故能动人至深。

用心品赏刘秋阳的荷花系列作品,读者能感受到心如月光下的水乡般的宁静。面对画家满纸清芬,我们仿佛看到了沐浴在唐风宋雨中的荷塘。他的秋荷作品正如余光中诗中所描述“只要心中还有、只要梦中还有还有一瓣清香,即夏已弥留,即满地残梗,即漫天残星,永恒的,仍是莲的灵魂。”

 

         (三)、丘壑内营

 

作为一位对艺术有着独到见解的画家,刘秋阳在创作时有意识地将自己融入到自然生活中去,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通过对绘画本体语言、手法及主观情感的流露,来抒发他对大自然的感悟和慕恋。在与自然的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其自身的文化修养及对大自然美的探索和领悟,并最终体现到他的作品中去。

刘秋阳的花鸟作品潇洒、大气、讲究,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其作构图凝练简洁,精洽严谨;笔墨浑厚朴拙,雄健苍劲,赋色明快大方,意境清远开阔,有神气,壮气,没有狂气,俗气;笔酣墨畅,于清润中见疏淡,拙朴中现灵动。令人读之忘俗,回味无穷。

刘秋阳的画既重形式,又得气韵。古人论画皆重“神”而轻“形”。唐代张彦远曾曰:“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当代名画记》)又曰:“今之画人,粗善写貌,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彩色,则是其笔法,岂曰画也?”由此可见,古人论画也有偏颇之处。画者,形制也,于写真处愈显气韵,方为画界高人。刘秋阳的花鸟画即写真,又有气韵,且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取向。着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点:其一,他注重观察自然、领悟自然,经常深入生活写生;其二,他长期临摹古代名画,既掌握了其中的绘画技法,有浸染了古人气息;其三,他天生纵逸之才,于本心处得天授,正如明代董其昌所言“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也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千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画禅室随笔》)

 

         (四)、君子豹变

 

《易》曰:“君子豹变”真艺术如真修行,是一个让生命起变化的过程。所以,吴昌硕写石鼓文60年,“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反过来说,一成而不变的,一定不是真艺术。

对于中国画而言,笔墨是技巧也是灵魂,“兼本末,包内外”,乃创作主体人格、灵性、情感、素养之外化。以董其昌的颖异聪明,尚需“与宋元人血战”数十年。当代写意画之所以流于空泛粗疏,根本原因在于画家在功利氛围下脚跟不定,迷恋从符号到符号的花样翻新,误把弯路当做了捷径。

传统艺术讲求知行合一,“自证自得”。力行有得,境界自到。刘秋阳紧紧抓住了中国画“写”的本质,抓住了笔墨锤炼这一“知”与“行”的融汇处。

刘秋阳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讲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一种境界,讲求自身的感悟与情怀融入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去。“心之所至,万法生焉”;宋韩拙说:“夫画者笔也,斯乃心运也。索之于未状之前,得之于仪则之后,默契造化,与道同机。”(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他在绘画艺术创作中,“师法高古,道法自然”,对艺术笃诚专一,潜心为乐,这是一种大境界,也是一种真境界,在当下时代背景下尤显难能可贵。

综观刘秋阳的花鸟画系列作品,用笔大气、率意、用墨淋漓、酣畅,在书写中体现一种源于生命的元气。画面大气豪迈、挥斥方遒,即延续了传统笔墨的厚重感,又在手法、笔法、表现方式上,找到了当代人审美的一种人文感知,特别具有当代性和探索性。画中的一花一鸟、一虫一叶,注入了很浓厚的文化底蕴,强调了“写”与“意”,笔势的美感和墨色的韵致在画面中营造了近乎抽象感觉的意象之美。那些被画家刻意倾泻在纸上的墨色,在即兴随意、将错就错之中,汪洋恣肆,自由无碍,展现了一种不为物象所局限,心游物外,得意忘象的大气魄。

古人云:“绚烂至极,归于平淡,有法至极,归于无法,法无定法,归乎于道。”相信刘秋阳在艺术创作之路上定能走得更远!
 

 

 

师心造景    空灵静意           ——刘秋阳花鸟画系列研究之二

                    王京陶(四川大学美术学博士)

 

 

  中国花鸟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并建构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在东方乃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但由于缺少题材的创新和生活气息及现代审美意识的表达而制约了其发展。当代中国画作为传统的视觉表现形式,应如何传承与发展,对当代国画家是一次大的考量。

刘秋阳是中央美术学院花鸟专业硕士,高端的专业训练使得他得以取法高古,师承大家,其作追求“高古、清透、淡雅、冷静”的格调。他数年来致力于师法传统和自然,探索继承与发展的创作实践,并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证实了中国画独具的东方哲学意味和传统水墨世界的无穷魅力。刘秋阳的花鸟画富有野逸之气,遵循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他的作品形神兼备,不纤不霸;他追求的并非形质的逼真,更看重的是作品的气势、气韵和气质;他注重在万千变化的诗意生活中体悟造化之道,以艺术家的情怀去表现自然之美。从其作品看出,刘秋阳巧妙地引入彩墨写意之境,在画面中,画家的笔墨表现功能、传情功能、形式美功能,三者兼而有之,溶为一体。他注重线条的运用,用笔疾徐得法,沉实苍劲,与章法布局结为一体,从而使其作品流露出奇崛丽清之风神。读来如同诗歌散文,画中藏意境,画外有余音,洋溢着浓郁的文学气息,耐人细品;他追求笔墨情趣且格调清纯,其作品笔墨精致,丰满充实、严谨精当,从中不仅能感受到传统水墨的无穷魅力,又能探寻到他在深入传统和执著创新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同时,他的作品中有股扑面而来的文人高雅气质,乐观、洒脱、平和、天真无拘和超凡脱尘。其作品题材源于写生而多鲜活、宁静之态,清绝妙远,自得天趣,有虚和飘逸之情态,画家能在万千变化的诗意的花木禽鸟中体悟造化之道,把在创作中流露的细腻情感融入到大自然的微妙流转之中,随物宛转,与心徘徊,表现出浓郁的自然风情和生命之美。

刘秋阳不仅对传统中国画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对古琴、京剧、太极等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从刘秋阳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出淡淡的禅意。“禅”的本意为“静虑”,要以期彻悟自己的心性,主张排除一切外在干扰,以空灵澄澈的“本心”体验为主心,并在直觉的观照中“我”与“物”融为一体,使“我”的清净本性与大千世界往复交流,领悟到本心清净,一切皆空的终极真理,从而达到顿悟。这种神秘的悟性是一种新的表象,而这种表象不是客观世界的具体反映,而是一种心理再现,并在“顿悟”中将这种心理再现,依照自己的审美要求重新组合,这就是禅宗的“梵我合一”。这种思想不仅与老庄的“天地合一”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境界相一致,而且对中国画写意性艺术观念有着直接的影响,此外,他的画作展现的大多是一些极单纯的自然景观和热带花木,画家用洒脱灵动的笔墨,画面中富有激情的笔墨呈示出鲜活的动态和特别的效果。画家直抒胸臆,以写意的手法,取其意而不取其实。正是画家艺术上的创造力使他的作品由“写意”向“写心”转化。画家凭着他的感情和感觉去画画,看似平淡的景物,当画家以艺术的语言再现时,已把个人的情感寓于其中,意境构成也不过如此。他的作品构图新颖,色墨灵活松动,使人们可以感受到空气在画面流动以及大自然的宁静与安祥。而且用墨浓淡干湿皆俱,使画面层次丰富,画家所作的一切都可让观者体味到什么叫作平凡中的美。

综观刘秋阳的系列画作,其作是画家心灵情感的迸发,是画家感知自然的心得和心底的世界。用心品读就会让人有一种神往,有一种赞叹,更有一种依恋,那种读画后的轻松愉悦,是对现实缺憾的补充,是对茫茫红尘的片刻游离,也是心灵沉寂后的自我发展。画家笔下物象能激起我们“崇高”、“激荡”、“和睦”、“宁静”和“迷蒙”的情怀,它真有一种“群山流水清风去,祥云迷雾款款来”的感受。他的作品,源于画家一种博大的、装得下大千世界的胸怀,画家尽管不能改造世界,但可以创造理想世界的境界,用他的生花妙笔写就出独具风神的彩墨世界传递给每一位读者。

近年来,刘秋阳先后给清华大学收藏与鉴赏总裁班讲授中国画的鉴赏和收藏;为对外经贸大学的留学生讲授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并多次赴韩国参加艺术活动,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画走出国门,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刘秋阳的作品也被丹麦住中国大使馆、巴西圣保罗法阿比大学、巴西孔子学院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等国内外机构收藏。笔者深信正值盛年的刘秋阳,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定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绚烂至极,归乎于道

              ——刘秋阳花鸟画系列研究之三

                      王京陶(四川大学美术学博士)

 

刘秋阳现就职于人民大会堂书画创作中心,同时兼任清华大学特聘教师和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汉语教学基地艺术中心研究员。他数年来潜心执著于花鸟画创作与研究,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力求突破与创新,并重视中国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不仅仅停留在绘画的表象形态深入到文化内涵之中。

刘秋阳的花鸟画,总体而言,属于延续传承文人画写意传统。其画气韵典雅,格调清新,有传统气派和风神意象。他的作品画路清晰,法统地道,注重书法用笔,讲究水法和色彩,可谓纯然之中国画传统表现也。

对于刘秋阳来说,注重色彩和讲究水法墨韵,不仅是艺术表现的手段,亦是其艺术的审美重要内容。在用笔上,他方侧互用,徐疾有度,在用色墨上浓淡相现,破,泼并用。圆厚重的线条,淋漓,空灵的水墨,以其自身的点线面的节奏,丰富的层次,疏密开合成“以少胜多”,富有韵味的色墨世界。

中国画的笔墨不仅仅是用笔方式的形象概括,它还具有审美品味的内容性特征。画家在笔墨运用中所投射的审美追求成为欣赏者努力寻找和接受的重要信息内容。体味笔墨的质感,你或许内心生发“枯而寓润”,“刚而含柔”等这样的审美意味。从这样的角度切入,我们才能真正把握刘秋阳看似传统的花鸟画的价值,即这种艺术指向带有浓烈的知识精英特点。

刘秋阳的花鸟画既写真,又有气韵且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取向。这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点:其一,他重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经常深入生活写生,他的足迹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其二,他长期临摹古代名画,既掌握了其中的绘画技法,又浸染了古人气息;其三,他生纵逸之才,于本心处得天授,正如明代董其昌所言:“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也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刘秋阳的花鸟画自然率直,色彩典雅,更无俗气,体现了她他审美追求。

刘秋阳的花鸟画于当代画坛有何位置,我不敢妄评;但他路走来,于今确有明确而清晰的坐标。他花鸟画作,于吴昌硕处得笔墨之醇厚而又显活泼生动,于徐谓,八大处获取率意而益见法度,于珲南田、任伯年、处汲取韵致而更见气势,于潘天寿处得其经营而更为灵动。她他一位积极融入社会、坦率面对人生的画家。

所谓重笔墨,指除了笔墨之外 ,还包括用水与用色。清代王原祁曰:“设色,即用笔用墨。”古代文人视色彩为不雅之物,把色彩作为笔墨之余事。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色与墨都能让人们产生心理反应。刘秋阳大胆用色,有时他作品的色象很纯,色彩的明亮度饱和度都很高 ,给人以华丽高贵之感,有时水墨色并施,形成间色具有一种透视效果。刘秋阳用色用墨皆着眼于画面整体效果。用笔干湿兼施,以干笔求其骨,以湿笔求其韵,用墨以焦墨为主,以淡墨为辅,使作品富有神韵。其作品中锋侧锋并施线条劲挺笔笔皆有精神。

花鸟画的题材不如山水画丰富,广泛。在绘画史上,花鸟画之所以能独立成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哲学简约,高逸的审美情趣。古人多重视画面的经营位置。如张彦远说它是“画之总要” 。李日华亦称:“大都画法,布置立象为第一。”刘秋阳也极为注重经营画面,并对此进行了一些创新。她他变古人折枝花鸟的画法和吴昌硕,潘天寿“尚简”的美学趣味,而采用了满式构图,虽是繁枝密叶,但却笔笔写出,无一笔潦草。其作品满而不塞,生机盎然,充满着内在张力。其章法变化多端,无定格,无程式,或居中画几枝花,顶天立地,花朵争相斗艳。枝干遒劲,花叶分明,艳而不俗。

作为一对艺术有着独到见解的画家 ,在创作时有意识地将自己融入到自然生活中去,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刘秋阳通过对绘画本体语言,手法及主观情感的流露,来抒发他对大自然的感悟与慕恋。在自然的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其身的文化修养及对大自然美的探索与领悟,并最终体现到她他作品中去。她他花鸟画作品题材主要热带花卉和传统系列,既有宏幅巨制,也有精妙小品,其作品构图凝练简洁,精洽严谨,色墨浑厚朴拙,赋色明快大方,意境清远开阔,笔酣墨畅,于清润中见疏淡,拙朴中现灵动。令人读之忘俗,回味无穷。

刘秋阳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讲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一种境界,讲求自身的感悟与情怀融入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去。“心之所至,万法生焉;”宋韩拙说;“夫画者笔也,斯乃心运也。索之于未状之前,得之于仪则之后,默契造化,与道同机。”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他在绘画艺术创作中,“师法高古,道法自然,”对艺术笃诚专一,潜心为乐,这是一种大境界,也是一种真境界;在当下时代背景下尤显难能可贵。古人云:“旬烂至极,归于平淡,有法至极,归于无法,法无定法,归乎于道。”相信刘秋阳在艺术创作之路上定能走得更远!

 

 

 

                    诗心画境   质朴天真

                               ————刘秋阳花鸟画系列研究之四

                       王京陶(四川大学美术学博士)

 

中国画作为传统的视觉审美形式,在其现代艺术发展中,其独具的艺术审美价值是其它艺术所不能取代的,中国画艺术独具的写意精神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

从刘秋阳的近作可以看到,他摄取的是温润翠郁的南国秀色佳景,意象深远清新,给人以洁净、鲜活感。他笔下的花草树木工整而严谨,分布错落有致,设色清雅,于抒放中见韵致,使人产生春来时令如笑、令人欣悦的感觉。

赏读刘秋阳的系列作品,很容易想到陶渊明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的诗境是一种真正的和谐之境,读来上口,质朴天真。其作流露出的正是这种风神,既是人间烟火的,又是悠远超然的,他为我们营造的这种意境与陶渊明的诗境一脉相承,在不经意的对比中,我们能发现其富含的文学性。他追求诗意之美和散文般的朗漫与自由的艺术精神价值,在对这一价值确认过程中,其丰厚的人文学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画的传统审美规范认为,一件完美的绘画作品,必须经得起“远观其势,近观其质”的检验。所谓“近取其质”,说的即是作品所蕴涵的内在之美。这也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质。多年来,刘秋阳坚持探索花鸟画重彩的现代表现手法,他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摸索,逐步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他的作品所呈示出的动人情景,不难看出画家的学养修炼所达到的高度。

中国画笔墨集造型,传意,流美于一体,是高度凝炼,浓缩的艺术手段,是多功能的复合载体。前人论画说“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笔墨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形而下的工具和手段,它所表现出的笔情墨趣是形而上的,它既具独特的形式美感,又具人们情感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一幅中国画的笔墨,要能在表现形,势,韵,性等诸方面都达到令人叹服的高度,才是充分发挥了笔墨的功能,才称得上是笔精墨妙。

纵观刘秋阳的花鸟画作品,没有惊人的巨构,没有咄咄逼人的架势,也没有过分精微的塑形和渲深,其作大多来自自然,顺其自然,却能耐意韵深远,极富古人论诗的“韵外之致”、“气外之气”、“味外之味”。在当今画坛多“心浮气躁”的创作心态和“浓重粗野”的时风下,刘秋阳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同时也更显得冷静,理智与难能可贵。这也得益于他数十年从事美术创作研究形成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刘秋阳的眼中,绘画不是一种时尚,而是一种艺术史自身演进的需求结果,也正是他这种对传统的执着坚守和孜孜以求的开拓创新,赋予了其作品丰厚的人文价值。

此外,刘秋阳对造景的感受来自于自然与造化也绝非抄袭古人。正是他对传统和西画技法的吸收改造与融合,使得其作在抒情与气息上与传统获得了连接,在视觉空间上获得了当代感的图像体验,并形成了浓厚的抒情风格。他在创作中把自己跳动着的磅礴的感情,春蝉吐丝般虔敬而又深情专注地化作笔下的功夫,把自己的深沉思考通过水墨技艺而变成独特的审美透视,灵动飞扬,细腻而又富有层次,与天地交流的道家生命意识,更包容进佛家慈悲为怀的理念及其庄严神圣的外在特征,而这些内容的笔墨又完全是充满了儒家精神的技法。而且,他带我们的视觉体验也不是古人图像的简单重复,而是消化之后的重新运用,其作在传统气韵中融合了新的视觉体验,多将传统的构图方式结合于现代性的空间感受,具有一种写生感,而细微的笔触之间,则透露出他对光影塑形的理解与表现,这使得他的画面在体量感上有别于前人,实现了一种境界清淡与空间积体的有效融合。

中国画的笔墨造型、气韵生动所达到的艺术境界,要求画家必须做到超越技法层面的锤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修炼画外功夫,厚积薄发。唯其做到人格与自然相映成辉,“物我同一”“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学无止境,艺无止境。中国画的融合创新也没有终点与极致。郭刘秋阳在中国画创作中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他能够不断开拓视野,丰富学养、情操,提纯笔墨,在坚实的传统文化中与大自然之心紧紧契合,循序渐进,渐臻佳境,定会成为倍受关注的中国画家。

 


刘秋阳的花鸟画艺术

张福林(中央美术学院第三工作室学术总监、编审)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还要保持水墨画的特点,发挥其表现特长,从而创造出新形式、新方法。

新中国成立之初,花鸟画在色彩上趋于明丽,在美学上倾向于阳刚,在情趣上适应大众成为当时花鸟画创作的总体特征。新时期以来,中青年画家或以传统笔墨结构为基,或另寻色调表现新途,或在题材开拓中寻找新的语言,为花鸟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沈耀初在《我的艺术创作观》中说:“其实,传统正似血统,是源头活水,是根本,后人应该依恃传统的力量再向前推进,成就新的一代面目,才算是尽了本分。如陉陉守成,即使貌似古人,亦未必就是「孝子贤孙」。至于不顾传统,蔑视传统,鄙弃传统,而洋洋自得,以为创新者,那就更等而下之。”时代需要我们创新,需要有创新精神的画家出现,更需要既有深厚传统又勇于创新的画家出现。

刘秋阳的花鸟画即是基于传统之上的创造,他把传统的工笔、写意技法和水墨重彩技法融为一体,构建了自己独特的符合现代审美趣味的新构图式,因而获得了成功,他将传统笔墨结构的个性化拓展到一个新的境地。

一、 形式语言的探索

在当今中国画坛,较之人物与山水,写意花鸟画的开拓,即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志的转换最为艰难,更谈不上完美显示出当今这个时代的精神风尚。究其原由,不外乎是花鸟形象的千年不变和传统经典的沉重。即使在当代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前期,出现了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等代大师,这是从这辈人在当代中国花鸟画的开创期的建树确认的。应该说,这一代大师的艺术,把传统花鸟画推向一个新的境界,构筑起座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但是,他们还远远不能作为当代中国花鸟画的时代品格的代表。因为,艺术的时代品格是建立在艺术对当代社会、特定时代人们的情感特质的完美表现上。虽然历史也常常出现倒退现象,但一步步垒高宝塔或创建新格局的,总是来者。毋庸置疑,当代花鸟画的时代品格,还在建树之中.尚须每一个企盼成功的来者,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完成的巨大任务。这一任务,仅凭锤炼笔墨功夫在前辈人的道路上耕作寻求难以完成,一味地强调写生再现大自然的表面性格和特点也不能解决,而那种以西法代替传统在形式上的追新逐异更不会取得成功。当代写意花鸟画的时代品格需要更加艰难的思辨过程,与实际的转换实践,使新的观念、新的命题、新的语言融合和升华为新的理论规范,表现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理想,才可能铸就更高的时代品格,使花鸟画形成更大的发展。

就当代花鸟画的时代品格而言,刘秋阳在花鸟画领域中进行了最富创造意义的语言探索。

刘秋阳的花鸟画作品之所以使人觉得率真、自然,就是因为他借助水墨花鸟画的新构成而形成了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构思和形式语言。刘秋阳的画作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没有丝毫的造作和矫饰。他把水墨和色彩当作表现感情的艺术手段,没有先入为主的框框,不受文人画模式的束缚。他深知,每一个画种的艺术语言,都有自己较为固定的程式,后人应当尊重和学习,可是这种程式又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所谓中国画,便是随着时代不断变革和不断更新的艺术体系,具有很大的包容度,不应当仅仅狭隘地理解为文人画的代名词。在刘秋阳的作品中,既有文人画笔墨、章法的影响,也有西画的造型和写生的痕迹,还有水印木刻和水彩画的技法。这些技巧、技法在他的艺术创作里形成一个有机的综合体,可称之为刘秋阳画风。大概正因为如此,有些人认为他的作品不是纯粹的中国画,而依我看来,这却却是刘秋阳艺术创作的特色所在,也是当今中国画走向多元观念和多样形式不可或缺的一条探索与创新之路。

回顾20世纪中国画的历程,我们清楚地看到,支撑它发扬光大的力量来自两方面:广泛的历史传统意识和开放的现代观念。所谓广泛的传统观念,是指中国画多方面地吸收民间艺术、金石碑学以及其它艺术的营养,而不拘泥于文人画本身的传统;所谓开放的现代意识,则是指中国画要借鉴其他民族艺术的观念与技艺,要关注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刘秋阳不但不以自己的新水墨画不是所谓“正统文人画”而苦恼,相反,他满怀信心和带着难以抑制的激情在浇灌自己的艺术之花。他尊重面对自然的感受,自由地运用笔墨和色彩,以形写意,借景抒情,传达客观对象与自己心灵世界相互碰撞而产生的感情。这既是我行我素,又暗合艺术创造原理的艺术创造。这是刘秋阳对自我艺术意识的确信,也是有独立人格和独立审美追求艺术家应有的品质。

中国传统的花鸟画有着极为固定的构成法则,与传统花鸟不同的是,刘秋阳的花鸟画多为西画的满构成图式,并通过新构成、新技法造成画面的肌理效果。他的小品,充满着一种淡泊雅逸,有的却以疏朗的空间、简括的笔墨勾绘出一片幽淡的意境。他的彩墨系列作品中融入了印象派和现代派的色彩和造型手法,具有民族情韵也具有现代风格。他的花鸟画创造出的画境与传统的花鸟画不太相同,这正是他独树一帜,独辟蹊径,独家面貌的可贵之处。他的画中所传导出的现代人的胸臆和意趣,是我们为什么喜欢他的绘画之所在。

另外,在刘秋阳的传统模式系列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自有当代艺术家的思维、视觉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凸显那被描绘的形象神色韵致,在刘秋阳的眼里,模仿唐宋经典已不能完全提示他对物像的理解和认识,他是在体验感知名家经典中丰富自己新水墨花鸟画的文化内涵。

 

二、 新题材的拓展

花鸟画题材的拓展,新要求画家走进自然,走进生活。

一个花鸟画家的自然观是非常重要的,刘秋阳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中的一草一木,热爱园林庭院中的花木,更热爱山野中的山花野卉。他喜欢西双版纳那些热带花木生机勃发的生命精神,那种和谐的生长关系。正是这种思想引导着刘秋阳的创作,走向山野。走向那些不知名的山荒野草。走向那些闪耀着生命光彩的植物群落,他认为那是最鲜活、最本源、最能感动人的地方。

中国花鸟画家用花鸟树石这些自然景物,来表达意境、来表达人的意愿和情感,自然景物成为表达作者情感的媒介,有些具体形象由于缘物寄情而仅成为表达作者情感的语汇。那些单纯描绘花和鸟的客观美的绘画,并非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更不是花鸟画的目的。花鸟画家通过富有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露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情调和气氛。花鸟画家巧妙地运用比、喻、兴、借,精巧地使用笔墨技巧,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自己的精神风貌和所思所想。刘秋阳认为这种创作方法充分体现出一种不同凡响的“大花鸟”意识。

从美术史发展来看,表现精神是一种现代意识,中国花鸟画较早注意到这方面,在从传统转入现代的过程中起步较早。正因为这种意识,使刘秋阳的新水墨花鸟画明显具备了现代绘画的精神性。无论是近代的吴昌硕还是齐白石,由于他们作品中精神性的充分体现,使其成为现代绘画的大师。由于精神性的高扬,也带动了技法的自由性,在表达人的意念与情感、在生命信息从自然形态向艺术形态的转移方面显得得心应手。

如果说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种意识是自发发展形成的,那么当代花鸟画家则要自觉地发扬光大,并从理论上加以阐述。

“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这是中国绘画的两大流派,这两大流派从五代时期就各自独立分道扬镳。然而这两者从来就没有绝对分家。历代都有画家在中间地带开发,明代周之冕创勾花点叶;陈老莲写意性极强的线条,与重彩技法相互运用;任颐、任薰更擅长工写结合;到齐白石把极工细的草虫,配以大写意的花卉。郭味蕖则明确提出三结合的主张,其中一条就是工笔与写意相结合。他以勾填、勾勒、重彩显现细部,以泼墨布成体势,既有整体气势,又有重点精神。色彩与墨华互相辉映,色彩的浓丽、水墨的氤氲、泼墨的大气磅礴、工笔的缜密绚丽,形成了新风格,潘天寿先生擅画山花野草,并用奇异的章法、严谨的不等边三角形构成,化圆为方的造型,其画中的景致、意境,以及给观者的感受均区别于其他画——所以他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因为之前没有人画过山花野草,所以潘天寿在创作时也就没有现成的技法可供参考,他必须独创出一
 

 

 

 

 

友情链接: 史教茂官方网站 盛世艺术网 人民画院 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 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网 北京大品画院 刘大为工作室 网络美术馆 中国当代美术研究院 中国书画交流中心 安徽书画交易网 新华网 中国政府网 联合早报网 中国新闻网 网址之家 163邮箱 126邮箱 雅昌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中国文化部 网站管理 人民画院 sohu 谷歌 网易 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