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阳官方网站
http://www.shengshiyishu.com/person.asp?big=782
个人简介

刘秋阳(汉石),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研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汉语教学与资源开发基地艺术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特聘教师,北京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南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 国际展览: 2013年“刘秋阳作品展和刘秋阳国画小讲堂” 在韩国首尔中国艺术中心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青年画家国际推广项目。展览地点:韩国首尔,主办:韩国首尔中国艺术中心, 后援: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中国文化部对外艺术交流中心) 2012 年 8 月在巴西圣保罗联展(地点:巴西圣保罗 主办:巴西法阿比大学、中国对 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内展览: 2014 年《为有暗香来》入选第四届全国中国画线描艺术展获优秀奖(展览地点:山东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3年《丹青千秋事》入选工·在当代——2013·第九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获优秀奖(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美术馆、中国工笔画学会) 2011年《红公主》入选2011辉煌浦东全国中国画展获优秀奖(展览地点:上海 主办: 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书画院) 2011 年《红蜻蜓》入选 2011 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展览地点:哈尔滨 主办:中国 美术家协会、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哈尔滨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11 年《西双版纳春之韵》第三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全国中国画 作品展(展览地点:湖南 主办: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美术家 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2年《菩提通神》入选八荒通神——哈尔滨中国画作品双年展(展览地点:禹舜 美术馆) 草原赞歌——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中国工笔画大展(展览地点:中国军事博物馆 ) 2015年刘秋阳花鸟画作品展(展览地点:山东蓬莱国际和平颂主会场水沐仙楼,主办单位:蓬莱市文联、美协、书协) 2014年“契禅悟道”刘秋阳作品展(展览地点:河北迁安鸿书院,主办:迁安市政府、迁安市文联) 2010年故宫建院85周年紫禁城落成590周年作品展 (展览地点:北京故宫博物院 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名人名家书画展(广东省旅游局主办 地点:广东肇庆) 情系锡林郭勒大草原—当代名家邀请展 (地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主办: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文化局) 气韵生动博宝艺术网第二届国画家联展(展览地北京。主办:博宝艺术网) 大象风范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哈尔滨市委,文联。展览地址:哈尔滨)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作品展(展览地点:北京今日美术馆 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生院、中国美术创作院) 研展 2014—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博士毕业展(主办:中央美术学院 承办:中央美术学 院研究生处 展址: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九五之尊》参加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花鸟画教学研讨会曁教师学生作品展。(主办: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展地:中央美术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建校六十周年邀请展。 “大美华夏·人道主义的呼唤”首届全国助残美术作品展(主办:文化部、文联、残 联 展览地址:中国美术馆) 详细
作品
刘秋阳作品
刘秋阳作品
刘秋阳作品
刘秋阳作品
刘秋阳作品
刘秋阳作品
艺术家资讯
从中国历代艺术理论和方法中学习中国画的鉴赏与创作
从中国历代艺术理论和方法中
学习中国画的鉴赏与创作
 刘秋阳
通过对中国画传统理论方法的研究,自己总结归纳一点对中国画创作和鉴赏的认识。历代画家、哲学家、文学家以及评论家通过画论、艺术哲学、艺术随笔、艺术批评,构建了中国传统美术理论的外部轮廓。在赋予自然生命的意境与象征时,画家有着不同的方法与途径,创作中所想要表达的意思、意境、意象,画家的精神、思想、审美情趣,不但表现在客观形物的形态特征内在美和内在精神,还表现在画家自我的主观意识、精神、审美、情感。既有再现的形物,又有表现的意识;既强调客观的真实性,又强调主观的意志性。它们形意相融,主客相合,构成了中国画特殊的审美艺术观。在画家的把握与引导下,借助笔墨表现出来,既反映了客观自然的美,又揭示了画家的心理世界。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眼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等,以画家特有的眼光审视自然世界而感悟到的那种宇宙意识和道的精神。
学习中国画有三个易入的误区。一是本末倒置,从文献到文献地死学画论,忽视“论从画来”;二是厚古薄今,将中国画论视为完成时的文献,回避二十世纪的新传统及艺术理论;三是以今附古,以西套中。学习中国美术理论的正确态度和方法是去玄虚化、去概念化、反对泛化。
学习画论也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于创作。中国画内涵包括思想、文化、情感。“道为上、技为下”,我说的“道”是指符合艺术规律的思想方法,而不是单指道家的艺术观,道家艺术论的主要内容是关注艺术的美学特征,艺术的审美标准。艺术创作的主体心态和思维规律等有关艺术的内部规律问题。如,道于象,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涤除玄鉴。
研究中国画我们就不能不关注魏晋南北朝的艺术理论。这一时期出现了魏晋风度与“神韵论”、传神及其他,是以人的觉醒到艺的觉醒。花鸟、山水呈现出独立发展的趋势。宗白华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中国艺术和文学批评的名著,谢赫的《画品》,钟嵘的《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都产生于此。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已经从实用的道德的角度转的审美的角度,士大夫强调主题要有审美的心胸。后来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品》,乃集我国美感范畴之大成。
“六法”是南北朝时期生活在南齐时代的著名人物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谢赫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谢赫擅长肖像画和仕女画,据载他训练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默写功夫,但是,他在中国画史上的地位,主要还是取决于他在理论方面的贡献,他的著作《古画品录》,初步奠定了中国画理论的完整体系,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六个方面:
气韵生动:就是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也就是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称为的“神”。气韵生动就是指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生动活泼,活灵活现,鲜明突出。也就是“形神兼备”,中国画的要求,不仅要描绘出对象的外形,而且还要表现出它的精神。人物有精神,山水、花鸟也有精神。达到神似,就能气韵生动。否则,也就成为了缺乏灵魂的纯技术性的东西。骨法用笔:骨法原来是指人物的外形特点,后来泛指一切描绘对象的轮廓。用笔,就是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技法。骨法用笔总的来说,就是指怎样用笔墨技法恰当地把对象的形状和质感画出来。如果我们把气韵生动理解为“神”,那么也就可以简单地把骨法用笔理解为“形”了,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形”的描写借助于笔墨写出来,而写形又不过是手段,其目的是表现“神”,这与顾恺之的“以形写神”的表现客体的法则是一致的。应物象形:就是画家在描绘对象时,要顺应事物的本来面貌,用造型手段把它表现出来。也就是客观地反映事物,描绘对象。但是,作为艺术,也可以在尊重客观事物的前提下进行取舍、概括、想象和夸张。这可以说是指一种创作态度和方法。随类赋彩:则是指色彩的应用了,指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时间、地点,施用不同的色彩。中国画运用色彩同西洋画是不同的是喜欢用固有色。经营位置:经营是指构图的设计方法,即通过所说的谋篇布局,来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中国画历来重视构图的,它要讲究宾主、呼应、虚实、繁简、疏密、藏露、参差等种种关系。传移摸写:就是指写生和临摹。对真人真物进行写生,对古代作品进行临摹,这是一种学习自然和继承传统的学习方法。《画品》是中国绘画理论史上第一部论评结合并具有一定逻辑结构,初具体系性质的绘画专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评论画家艺术的论著。
通过学习中国历代画论和方法,也提高了我们对中国画的鉴赏水平。中国画由于使用的绘画工具与材料的制约,受书法笔墨的影响, 中国画是重神韵而偏于写意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看得懂。如果是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写意的作品,就较难理解了,因为它画意不画形,看不懂就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了。一幅绘画作品的好坏,却不是以“像”或“不像”来衡量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苏轼的两句论画名言。苏轼是墨戏的创导者与实践者,此时文人画萌芽,及元代成为绘画的主流。这就是为什么说中国文化艺术“成于唐、熟于宋、变于元”,“唐尚法、宋尚意、明尚态”。 中国画所追求的“神似”,就是借物咏志,要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志趣与哲学思想。苏轼还主张“诗画一律,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寓意与物则乐,留意与物则病”。中国绘画要真实地反映意境, 就是追求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要求画家不仅应具备精湛的造型技巧和高超的绘画功力,而且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如果不具备这些,是画不好画的,画已尽而意不止,笔虽止而势不穷。 中国画是情景交融的艺术, 所以人们说“技巧的成熟与文化的渗入”是绘画审美的两大因素。艺术形象要抓住对象的本质特征,加以突出表现,只有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形象加以强调、夸张,这样才能使绘画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集中、更理想, 也才能引人入胜,打动人心。形神之辨是有传统的,东晋时顾恺之的画论与传神论,就提出“迁想妙得”、“传神写照”形神之辩。明初形意论指出“画虽状形注于意,意不足谓之非形可也,舍形何所求意?故得其形者,意溢乎形。”
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我们欣赏一件绘画作品,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赏心者为上,悦目者为下,应该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神韵”就是一种高的艺术审美享受,是传统中国画家追求达到的目标。
总之,魏晋南北朝建构了艺术理论的范式,确立绘画理论品评的大框架。隋唐五代建立了艺术理论的法度楷则、体例的成熟、精化与完善。 宋代徽宗赵佶提出美术作品的高低应分为“神逸妙能”四品。北南两宋是文的环境,文气入画品。出现了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南宋邓椿的《画继》等论著。提出“用笔三病”板、刻、结,“板”主要是指用笔腕力弱,“刻”主要指犹豫不决。讲求“六长”“六要”:粗卤求笔、偏涩求才、细巧求力、狂怪求理、无墨求染、平画求长。气韵兼力、格制俱老、变异合理、彩绘有泽。
当代美术理论家提出,艺术的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审美感知就是要求我们直观地去感知审美对象,即艺术作品。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即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义和内涵。这种理解包括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理解;对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理解等等,这就需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思考能力。审美创造阶段。就是通过审美的感知和审美的理解后,在对作品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通过自己积累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生活阅历等进行丰富的联想,再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来。当观众和画家的思想产生了共鸣,才真正获得了启迪和教育,欣赏绘画才获得了真正的意义,画家的创作到此才算真正完成。
参考书目:
《老子译注及评介》
《美学散步》
《中国艺术精神》
《试论六朝画家关于艺术美的思想》
《顾恺之画论注解》
《顾恺之画论研究及评价》
《六朝画论研究》  
《画品丛书》
《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
  
友情链接: 史教茂官方网站 盛世艺术网 人民画院 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 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网 北京大品画院 刘大为工作室 网络美术馆 中国当代美术研究院 中国书画交流中心 安徽书画交易网 新华网 中国政府网 联合早报网 中国新闻网 网址之家 163邮箱 126邮箱 雅昌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中国文化部 网站管理 人民画院 sohu 谷歌 网易 新浪